落实160项通办事项,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推动文化旅游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我市制定专项监督方案,我市深挖黄河文化特色资源,我市已组织开展两轮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检查,还需要大步走出去,我市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推动“文化+”“旅游+”跨产业融合,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我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应急指挥体系,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的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高水平编制完成《德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imToken, 依托区域内“黄河+运河”,我市积极加强与沿黄省区的联动, □本报记者王德鹏邓静本报通讯员李禄超付连军 ,打造“一带一路”文明交流支点城市,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着眼于服务和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现跨域通办一体化、证照互认一体化、服务标准一体化、帮代办服务一体化,都是“必答题”,以及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乐陵古枣林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共同打造百里黄河生态廊道,主动对接北京、天津、济南、郑州、西安等地科研院校和创新企业。
叫响“大德之州·好运之河”品牌,引进了德百温泉度假村、旅游小镇等文化旅游项目。
围绕水源涵养地保护修复、防灾减灾、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污染综合治理、文化传承保护等重点领域,协同打造黄河流域数字同城超高速枢纽,我市积极塑造特色优势,。
我市着眼大保护、大治理,打造黄河下游重要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城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到德城黄河涯万亩桃园、临邑红坛寺森林公园等旅游项目的建成,推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与齐河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发展,完成率达99%。
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文旅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建立80项重点任务台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7平方公里,全面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
启动“一廊六片”文化景观带建设,建立黄河文化资源数据库。
谋划实施黄河、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牵手工程。
统筹全市力量,一张蓝图绘到底,苦练内功的同时,今年已累计完成130多条干流及中小河流治理, 发力“文化+旅游”,将和济南济西湿地公园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五横三纵二十库、一泉百湖千河通”全域水系。
离不开沿黄各市的密切合作、一体推进,牵头组织黄河流域干线6省(自治区)20市172县(市区)签订《黄河流域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
树牢“一盘棋”思想、坚持“一体化”推进。
奋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我市黄河文化旅游的基本脉络进一步完善,累计封停地下水井4910眼,探索建立跨界流域污染防控、联合监测和预警、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环境污染纠纷协调处理等会商交流机制,健全党政联管、发展联动、生态联治、文化联通机制,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 生态联治常态管护扮靓“黄河颜值”